白血病女孩捐款名单(女子患白血病,要儿子捐骨髓)

三年前,四川宜宾筠连县真州镇云岭村村民杨家山因白血病治疗无效去世。出身贫困的杨家善生前曾得到热心人士的救治。她心怀感激,却无以回报。这位山地女子生前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成都医学院接收杨家山遗体用于教学,后火化为骨灰。

今年4月底,一直惦记着女儿的杨家善父亲杨正贵联系成都医学院,希望安葬杨家善,以便接收单位归还骨灰。但杨正贵得到的答复是“遗体捐献者的骨灰只能由亲属自己领取”。筠连县另一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得知消息后表示:“希望以后骨灰能够送回来,不想再给家人带来麻烦。” ”。

白血病女孩捐款名单(女子患白血病,要儿子捐骨髓)

“捐献的遗体不一定能送达,但焚烧后骨灰用完后,亲属可以自行领取,这不是缺乏人文关怀吗?”杨家善的经历引发网友热议。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各省份的遗体捐献条例发现,对于遗体捐献的善后处理并无统一规定。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红十字会获悉,四川尚未出台遗体捐献规定,对于用过的遗体骨灰如何交接也没有明确依据。 “既没有要求接收单位寄送,也没有要求家属自行领取。”

杨家善生前照片

患白血病去世山区女子捐献遗体

云岭,顾名思义,意为“云中之山”,意为山峦高耸入云。云岭位于四川、云南交界处的筠连县。它既是一个村名,又是一座山名。名字很美,但山高路远,地理条件十分艰苦。

1985年5月,杨家山出生在云岭山半山腰的一个贫困家庭,上山几百米,下山几百米。杨家善有两个兄弟姐妹,弟弟杨家海比她小两岁。杨家的处境特殊。母亲身体不好,没有什么劳动能力。父亲杨正贵常年挖煤,抚养两个孩子。作为长女,杨家善从小吃了不少苦。

17岁时,杨家善跟随一队山区农民工,到沿海一家皮革厂打工。此后不久,杨家善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5年,20岁的杨家善被诊断出患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位意志坚强的山姑娘,走过了13年的“与病魔作斗争”的历程。

杨正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初,杨家山一边工作一边治病。他在煤矿挖煤的全部收入,加上弟弟杨家海打工受伤的十万多元赔偿金,也都用来给杨家山治病。但随着病情加重,杨家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此时,在君联人民网的倡议下,社会各界向杨家山捐款10万余元,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2016年3月29日,杨家山病情加重。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时常受到社会关怀的影响,想要回报社会却无能为力。杨家善去世后毅然决定捐献遗体用于医疗用途,并写下了遗言,做出郑重承诺。

杨家位于宜宾大山深处

捐献遗体,成为全县第一人

为了完成遗愿,杨家善再次求助于君联百行网。随后,通过筠联、宜宾市和四川省红十字会,最终联系到成都医学院作为遗体接收使用单位。

2016年4月18日凌晨,杨家山停止了呼吸。志愿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成都医学院李老师赶赴筠连云岭村杨家,送别杨家山遗体。随后,杨家善的遗体被送往成都医学院教学。成都医学院授予杨家善《捐献证书》并办理相关手续。

红星新闻记者从筠连县红十字会获悉,杨家山是筠连县第一位遗体捐献者。君百行网负责人陈一平告诉记者,杨家善捐献遗体的举动极大地感动了君联网友。此后,陈伊平和红十字会接到了很多有关遗体和器官捐献的询问。

受杨家山遗体捐献的影响,2017年10月,筠连县寻寺镇小河村23岁的病青年谢正强也决定在去世后捐献遗体,投身医学研究。

2017年10月31日,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医务社工的见证下,谢正强填写了《四川省遗体组织捐献登记表》,成为筠连县第二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当谢正强有条不紊地填写报名表上的信息时,他的父亲在一旁忍不住哭了,但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儿子。”陈伊平告诉记者。

杨家山的父亲和狗为伴。罗敏摄

我父亲独自一人生活,已经和他的狗在一起三年了

“杨家山的遗体捐献已经三年了,当时据说用完就会寄回给我,这需要多长时间?”今年4月底,陈一平再次接到杨正贵的求助电话。此时,陈一平也在想,杨家山遗体捐献是否已经“过期”了。

“在我家院子里,有人当面向我承诺:‘尸体用完我就送你回家。’”杨正贵告诉记者,女儿尸体被运走后,他一直在想“三年的时间”。时期。” 。虽然这段时间他非常想念女儿,但他明确表示三年内没有与任何人联系。陈伊平还依稀记得“有人说尸体应该送回来,而不是火化”。

66岁的杨正贵没有受过教育,也是文盲。他认为自己对很多情况都“不清楚”,于是委托在外工作的亲戚给成都医学院打电话询问。回复称,杨家善遗体已于2018年火化,骨灰暂时存放在成都医学院,家人可以随时领取。

“我是一个农村老人,没有文化,没有钱,也不知道成都医学院在哪里,我自己怎么去办呢?”杨正贵听后十分郁闷。杨家善去世后不久,她的小儿子杨家善出国打工。他和父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留下的电话号码也打不通。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云岭是一座大山,半山的斜坡上形成了村庄。杨正贵的家就在斜坡最外侧的悬崖边上。这是一个独户家庭,地势偏僻。杨正贵的妻子多年前去世,女儿也因病去世,儿子也离开了。杨正贵独自守着房子。 “一年365天左右没有外人来,也没有亲戚来玩。”杨正贵流着泪说道。

有人见杨正贵孤独,就养了一只土狗来陪伴他。三年来,杨正贵养了两只土狗。现在的这个名字叫“狗”。它是一年多前外出的村民从100多公里外的长宁县带回来的。

“你看中的是什么样的家?只是为了陪伴,这里有一只狗,屋子里有些吵。”狗成了杨正贵的“家人”,跟着他上山种地、下山赶集,形影不离。记者在杨家采访时,屋顶上突然出现了一条蛇。有村民想把蛇弄下来,被杨正贵拦住了:“家里有一条蛇,而且还是同伴。”

幸运的是,杨正贵出身贫困家庭,享受国家相应的扶贫政策,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杨父拿着女儿的身份证和《捐献证书》 罗敏摄

网友呼吁:遗体捐献的善后能不能更人性化一些?

根据杨正贵提供的遗体捐献联系卡,红星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上了成都医学院的李老师。李老师证实了杨正贵的说法,“家人可以随时来领取杨家山的骨灰,但没有办法送回给他。”

李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遗体捐献后续处理的法律法规,一般都是按照家属的意愿来处理。李老师说,杨家山的遗体用于医学教学活动两年多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018年下半年,成都医学院根据登记表上的信息联系了杨家海,他同意火化。

李老师表示,接收遗体的成都医学院是教学科研机构,没有能力将骨灰送回俊连的家乡。但如果家属不能及时领取,医学院可以暂时保留。 “杨家山的弟弟和亲戚都在外地打工,回家时途经成都,可以在途中领取骨灰。”李老师说。

杨家山家(局部) 罗敏摄

“即使借了一把尺子,用完后也应该归还,而不是让人自己去捡,更不用说遗骸(骨灰)了。”陈一平告诉记者,此事引发君联网友热议。他们呼吁在遗体接收、处理和归还方面要遵循法律,更加人性化,尽可能照顾遗体捐献者家属的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红十字会获悉,四川尚未出台遗体捐献规定,对于用过的遗体骨灰如何交接也没有明确依据。该省表示:“既没有要求接收单位寄送,也没有要求家属亲自领取。”红十字会相关人员表示:如果杨家善家人自行领取骨灰确实不方便,省红十字会可以协调,尽力将骨灰送回家乡。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了全国各省份的遗体捐献规定,发现对于遗体捐献的善后处理尚无统一规定。上海遗体捐献完成后,有火葬规定,但没有“是否负责将遗体送回家、由哪个机构负责”的规定。山东规定,遗体使用完毕后,接收单位应当负责在丧礼结束后将其送往殡葬单位火化,并承担遗体的运输费、火化费等相关费用。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罗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