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该怎么办(职场35岁现象)

很多人常听“距离创造美”,却不知道什么样的距离才是最好的。

距离太远,感情就会淡;如果太亲近,就会产生委屈和怨恨。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一不小心就会渐行渐远。

35岁职场该怎么办(职场35岁现象)

我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如一把尺子,要有限度。”与同事相处时,一定要把握好界限。不管关系有多好,都不要走得太近。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持续更长时间。

01 很多人与同事走得太近,关系变得一团糟。

情况1:

有一次去日本出差,准备回国的那天,突然收到同事发来的一连串微信。这是一位一年很少说话的前公司同事发来的。她给我发了一堆关于化妆品的照片和信息描述:

“回国之前,从日本某家商店给我带点东西来。”

“这个,两个,那个,看图仔细核对,别搞错了。”

我看到后没有立即回答。没想到,她又发来一条消息:“看到了吗?请快点回复我。”

我把上面的信息截图并发回给她:“你说过这样的话吗?我凭什么帮你垫钱买东西?我没那么吝啬。”对方再也没有回应。

遇到这样的同事不是很烦人吗?你真的想打她吗?不过,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孤例。

案例2:

我以前有两个下属,小宋和小王。他们的家人彼此关系比较亲密。小宋以前上班都是乘坐地铁或者骑共享单车。

后来,小王购买了自己的私家车,小宋开始用车上下班。第一个月,小宋过得很狼狈。有时他会给小王送小礼物,或者请小王吃饭,以表达谢意。但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三个月后,小宋就把小王的“搭便车”当成一种习惯了。除了正常上下班,她还经常让小王带她去参加一个聚餐或者下班后买东西。

小王觉得大家都是同事,不好说什么,怕得罪别人,就顺其自然。然而,有一次发生了一件让她感到不舒服的事情。

原来,小王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有急事要赶回老家。他向上级请了假,就开车离开了。然而,萧宋并不知道这件事。结果小宋下班后就没有看。当我搭上小王的车时,我很不高兴。我还给小王打电话,生气地说:“小王,你真无聊,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怎么了?”厉害吗?”还没等小王说话,小宋就生气地挂断了电话。

小王很郁闷。明明是他的车,为什么要先告诉小宋再开走呢?

02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

首先,他们害怕破坏与同事的关系,让同事有机可乘。

很多人肯定都遇到过在工作中同事向你寻求帮助的情况。在关系良好的同事中尤其常见。然而,很少有人会总结和发现一些本质的现象和规律。本来,像这样的同事提前帮忙也是可以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无论事情大小、轻重,如果你偶尔帮助同事一两次,他会很感激你,而且每次向你求助时,他也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你忙不忙。我们可以等一下吗?但如果你帮助同事超过10次,同事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当他向你寻求帮助时,他不会考虑你的情况、工作强度、压力等;以后如果你拒绝这个同事一次,他就会觉得你故意不合作,甚至与他为敌。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Foot In The Door Effect”,也称“脚踩门效应”。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失调或给别人留下一致的印象,他很可能会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

1975年,心理学家D.H.西奥迪尼做了一个实验:他代表慈善组织筹集资金,并在向一些人募捐时加上一句“哪怕一分钱”;人们没有说这个。结果,前者筹集的资金是后者的两倍。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当向人们提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就太不人道了。为了给人留下一致的印象,很容易接受这种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进入壁垒效应。

其实,对方之所以推波助澜、入不敷出,你自己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因为你总是害怕破坏自己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自觉地付出了代价。到你的底线。然而,这总是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你自己也很受伤,而你对亲密关系破裂的恐惧,其实是你讨好型性格的错,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无法试探别人的底线,盲目选择屈服。

如果你让步,而他不让步,那么关系就会失去平衡。因为你觉得永远是你付出的那个人,所以感情不会走多远,注定只有一次交集。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遵循心理适应的原则。

人类的感官和心理都遵循相似的原理:高度心理适应原理。

心理适应的原理是什么?

即人与人相处时,会多次发生各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变化,使人的生理、心理器官受到反复刺激,逐渐习惯、适应。

我想大家都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如果我们在杂志上看到一位漂亮的封面明星,我们会立刻觉得这个人非常优雅、迷人。但过了一段时间,这种感觉就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即使几个月后,你也会觉得封面很普通,没有任何感觉。

这种直观的感觉反映了我们的生理器官(感觉器官)的高度适应性。

同样,人类的心理感受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你还记得上一次你最狂野、最愤怒是什么时候吗?你还因为那件事而如此兴奋或愤怒吗?

不管事情是多么快乐或悲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变得平淡。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也遵循着这个心理适应的原则。

例如,案例2中,一位同事上下班乘车。一开始能够搭车上下班的感觉或许不错,但随着时间的积累,能够搭车上下班已经不能激发更多的心理需求。因此,以后你可以开车去购物,或者开车去参加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需要更深层次的刺激,比如限制每次乘车时在哪里上下车比较方便,什么时间接人比较好等等。

所以,心理适应的原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善待他人,很容易导致对方的善意遭到报复。

03 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是增强你的界限感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寓言:

从前,一群小刺猬聚在一起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但拥抱对方太紧会伤害对方,不

拥抱很冷,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找到了一个既不伤害彼此,又感觉不到寒冷的距离。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需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边界感。心理学上的边界感是指我们每个人在身体、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与周围环境都有着明确的界限,表明我们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

个人界限不仅是身体上的,而且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它们可以反映个人对自身身心状态的认识和要求。界限感强的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接受什么样的待遇、不能接受什么样的待遇。他们尊重他人并保护自己。

04 如何增强自己的界限感,就是要有底线,懂得分寸感。

首先,不要随意评判同事,更不要干涉他们的私生活。

有些同事特别喜欢私下和同事谈论自己的私生活,甚至把打听别人的私人问题当成一种爱好。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夏姐。她是职场八卦女王。她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八卦同事的私生活。昨天,某某和他的妻子吵架了。我听说XX和公司里的一个人在一起。这段恋情被老板发现了。 XX领导准备辞职。听说老板的一个亲戚要跳伞了……

还有一次,单位来了一位新同事,是一位40多岁的叔叔。夏姐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发现这位同事还单身,就有意无意地询问这位同事是否离婚了。同事绕不开自己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是否正在谈恋爱,只好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夏姐。

没想到夏姐更加不听话了。她时不时地把人介绍给她。有一次,她还把公司的一位女同事介绍给他,让她很尴尬。后来这位同事看到夏姐,就走了过去。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话。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做事不分寸。生活方式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把你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

其次,了解自己和同事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你不知道你和你的同事的界限在哪里,以及你能承受多少,你将无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设定合理的界限。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身体、情感、心理和精神的承受极限。

例如,您可以了解发生某事时您对不适和压力的耐受程度,这可以帮助您找到底线。

例如,当有些人感到不安或生气时,这些不满可以告诉你,对方正在挑战你的底线,侵犯你的界限。

你必须问自己:是什么让我感觉如此糟糕?我和他们的互动中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不是对我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对方哪些言行让你感觉不舒服?他或她可能侵犯了你的界限。学会把对方推出去。不要被罪恶感绑架。只要真理站在你这一边,你就必须学会为自己的权利而奋斗。

还有一点就是要清楚同事的底线,因为每个人的底线都不同,每个圈子的底线也不同。例如,在我以前公司的部门,我们可以开玩笑地称呼对方为“小傻瓜”、“丑陋的家伙”、“小胖子”。大家都习惯了,觉得好玩,但是如果你用这些话对别人说,他们就会翻脸。

对于某些人来说,保持界限是很自然的。这些你觉得更舒服、更合得来、不需要“底线”的人,一般都是和你相似的人,无论是正式风格、沟通方式,甚至生活环境;他们也会觉得自己和你很契合。

相反,如果你遇到了与你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完全不同的人,你必须清楚、直接地表达你的底线在哪里。同时,你也要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衡量你的言行。如果你长期压抑,这些小小的不适就会日积月累,最终破坏这段良好的关系。

第三,不要害怕和怀疑自己,勇敢地说不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说不,是因为害怕看到对方的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的拒绝不是因为善良,而是因为懦弱。我们宁愿先同意再拖延,也不愿直接说不而引起对方的不适甚至冲突。

你应该这样想,例如,如果你拒绝在工作中提供帮助,你的感情就会受到伤害。那不是真正的关系,充其量只是合作友谊。而向你求助的同事也确实很在意这种关系。那么他在向你求助之前,有没有站在你的角度考虑过你的处境呢?

其实,你之所以害怕对方不开心,是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没有和对方设定明确的界限,表达出自己的态度。你一贯的宽容会让他们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底线和原则的人。你忍受的时间越长,你的界限就会变得越模糊,也就越难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消极、冲突、尴尬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必须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处理它们。以坚定的态度展现自己的底线。给自己力量和勇气,先说不。不管有多么困难,第一次说出来,以后的路就会好很多。

不需要太亲近,各有各的生活;不需要相距太远,我们的生活圈子里还是有沟通的。任何关系都是由浅入深,人心也在变化。一个成熟的人最需要掌握的是界限的重要性。想要工作舒服,就要和同事建立适当的界限,不要和他们走得太近!

结尾

本文来源:公众号@彦猫师,作者《悬崖上的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