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灌云县城实践基地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连云港市历史军事名人有谁?

第一位:朱自清

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灌云县城实践基地在哪里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第二位:陈吉余

陈吉余(1921.9~),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河口海岸学家。1996年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陈吉余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与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学研究工作。他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对河口海岸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在理论上多有创新。他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广博的知识、活跃的学术思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很强的科学研究组织才能。

第三位:徐红星

徐红星,物理学家。武汉大学教授。1969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江苏灌云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98年和2002年分别获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等离激元光子学、分子光谱和纳米光学的研究。发现成对金属纳米颗粒在光场作用下能够在其纳米间隙中产生巨大的电磁场增强效应,是单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原因,也是其它基于纳米间隙效应研究的物理基础;提出了等离激元光学力和单分子捕获、表面增强拉曼与表面增强荧光统一的理论

第四位:卢锡勤

卢锡勤,江苏省赣榆县人,1925年11月出生,1944年1月入伍,194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战机智勇敢,曾荣立5次大功、4次小功1950年8月被中南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于9月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2007年8月卢锡勤再次光荣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灌云县城实践基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